2022年10月底,中國潤滑油圈的調價函開始滿天飛,調價幅度達到在5個點以上,最狠的是30個點以上,可我覺得這次調價,幾乎是一場鬧劇,大家看看就可以,不必當真,為什么這么說:
比如,昆侖潤滑油的幾個分公司,調價日期不同,調價幅度也不同,比如,廣州公司是25日發函,上調5-8%;大連公司26日發函,上調10-12%;北京公司28日發函,上調8-15%,作為一個中字頭公司旗下的品牌,全國卻不能保持一個統一的價格體系和政策制度,這樣的品牌,怎么可能做到全國一盤棋呢?市場做不好,正常。
長城潤滑油調價幅度不一,但10月底卻在自己官網宣傳了三個內容:潤滑油公司2022年持續盈利、潤滑油公司運營費用降低了30%、長城潤滑油提升國產化比例,其實透露出了長城以“利潤”為核心,而不像以前以銷量為王,同時,很多原材料開始采用國產供應商。從瑞豐、康泰前3個季度的銷量比去年翻番,就可以看出,中國潤滑油企業所謂的“進口基礎油、添加劑”其實就是肥皂泡,或者是皇帝的新衣,哄人的。
調價通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文件,可很多企業漏洞百出,錯別字現象很多,有的企業當天發函當天調價,更有的企業今天的調價函卻寫著未來的日期,更搞笑的是某企業落款日期竟然是2020年,9、10月份這么多的調價函,還沒有看到國際品牌的消息。
我們反而看到在10月31日起,殼多美潤滑油電商旗艦店上的價格卻開始跳水:原價138的黃喜力,標價118,算上滿99折扣19后,價格是99!藍喜力原價238,現價198,滿減后是188,還贈送價值35元京東洗車券;灰喜力,則從388跳水到258,還送一個單肩包;美孚、嘉實多機油也都有不同的折扣、促銷、贈送等。
而潤鴻商情幾百家潤滑油企業聯系后,得到的信息是:調價函發了,價格調不動。在一個下行市場里,你條件意味著放棄市場、放棄客戶,即使幾個頭部的民族品牌,也是雷聲大雨點小,價格無法調整,只是通過減少促銷、支持、返利來因對成本的上升。而國際品牌則是通過包裝升級、推出新品、聯合品牌來應對市場。
在這個多事之秋的年代,2022年的艱難困境,或許僅僅是開始,未來或許會更難,多少企業難以堅持下去,生產型企業可以通過配方優化來生存,更難的是OEM品牌,沒有了騰挪空間,唯一的優勢就是運用成本低。
未來潤滑油企業如何應對市場巨變呢?我們認為:
傳統的差旅形式招商,費用高,難出行,最好啟用電銷模式,不是以前簡單的電話銷售,而是電話破冰、微信互動、朋友圈樹立形象、微信群建立私域、抖音、小視頻、直播等展示企業和品牌;
升級產品,提升產品附加值,讓產品更好賣,更有價值,價格依附于產品,為什么殼多美在逆向降價還能生存,就是他們有豐厚的利潤空間,做成本高企的防火墻,價格高,可操作空間就大;
調整渠道模式,渠道下沉扁平化是趨勢,現在渠道已經下沉到縣域,下一步呢?自然是直達終端,甚至直接面對車主,不要認為不可能,也別覺得需要招兵買馬,其實,完全可以通過5-6位銷售,就能實現直供終端的運營。
牢記:經濟下行期,唯有利潤才能讓你活下去。一切只顧增長,不管利潤的經營策略,都是耍流氓。越是艱難,越是要向利潤看齊。
為更好的幫助油企擺脫困境,南京潤道推出“困境突圍&利潤倍增”巡回私享會,通過一天的時間,詳細分享如何:用“爆品”來提升產品價值,用“輕連鎖”獲取3倍利潤,為保證交流效果,每場會議限額50人。